争当应急救援“急先锋”
——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二中队中队长赵建春
五月的哈尔滨,街头巷尾一丛丛丁香花绚丽绽放,几缕阳光从树叶缝隙穿过,在地上洒下片片斑驳的光影。在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野外灭火战术训练场,一场水泵架设与撤收训练正火热进行……
(资料图)
“快装上枪头,水压起来了,马上出水......”只见一位年轻人手拿对讲机,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。水枪手迅速拧下枪头,排掉管带里的积水,装进管带框,12 人协同背上装备,奋力奔向终点。当最后一人到达,这位年轻人将手中计时器摁下:“水泵架设与撤收训练用时4分05秒。”
宣布成绩后,三级消防士孙照成走到年轻人身边问道:“中队长,这个成绩在支队能排到什么水平?”中队长回答道:“目前排在第一,不过你们可不要骄傲啊,实战灭火中你们有这么快才是真的快。”说罢,大步流星走向分队长研究更快一步的方案细节。
这名年轻人叫赵建春,现任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二中队中队长。入队12年来,他坚定初心,把自身命运融入队伍发展建设,在每一个岗位、每一项任务中全力以赴,奋力拼搏,在一次次“生”与“死”的考验中,救民于水火、助民于危难,争当应急救援的“急先锋”。
历经磨砺勇争先
印象中,大多数山东人身材比较高大魁梧,赵建春却是个个例。赵建春身高只有一米七,长得瘦瘦小小,身体素质平平,放到人群中很不起眼。2011年12月刚入伍时,初到新兵连,十项体能课目只有两项能合格,但出身军人世家,血液里流淌的那股拼劲告诉他,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要取得好的成绩,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。“早上大家6点起床,我就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,算下来,一年我就要比别人多训练15天。”赵建春说。
从此,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一抹奋力奔跑的身影。他腿绑沙袋、身穿负重背心,趁着中队还没有出操,先到训练场跑5000米,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身体力量,综合素质逐渐走到了中队前列。赵建春那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“往前冲,拿第一,其他的什么也不想。”
多年来,赵建春始终保持着这份不服输、不言弃的精神。2013年同江抗洪获得第一个三等功、2015年提干、2019年支队“三项比武”再获三等功,一项项荣誉记录这个山东小伙一路走来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,不断磨砺自己,最终成长成才。
苦练救援真本领
赵建春的手机相册中内容大多数是在不同场合下训练的照片。有在激流中奋力求生的,有在悬崖峭壁上惊险滑降的,有在百米高空垂直降落的,一张比一张令人胆颤心惊。赵建春说:“这些都是改革转制后在外培训的照片,每一张都承载着刻骨铭心的记忆。”
2018年9月队伍改革转制,队伍职能使命进一步扩展,从单一灾种向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转变。使命催生力量,支队加快建设特种救援力量。2020年5月,赵建春被选派到云南昭通参加首届森林消防队伍绳索、水域教练员培训。然而,刚到地方,他就被上了一课。
5月的云南昭通,山间清冽的溪水涓涓流泻,叮叮咚咚,像在唱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,薄薄的云雾笼罩着山峰,宛若仙境。然而走进昭通大山包训练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。“看到训练场地时,我当时腿肚子就软了,心里打起了退堂鼓,太吓人了!”赵建春说。原来,水域训练场地在一处峡谷之中,地势高低起伏,刚下过一场暴雨,水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,水势湍急,培训人员要跳入湍急的水中完成数十项救援课目。训练时只能依靠自身,无人帮助,所以既检验自身本领,更考验个人胆量。
“仔细想想,在实战救援中,大多是水势湍急、暗流涌动的危险水域,哪有什么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?”很快,赵建春便克服心理恐惧,调整好心态,穿上水域救援服,系上安全绳后,果断跳入水中,一鼓作气逆流而上。“即使做好了准备,还是呛了几口水,脚也被暗礁划破了。”回想第一次跳入水中,赵建春还心有余悸。
改革转制以来,从广袤的林海雪原到巍峨的高山大川,从白雪皑皑的北疆大地到绿意葱葱的南疆峡谷,从危险重重的断崖峭壁到暗流涌动的平静水域,赵建春始终奔走在应急救援的漫漫长征路上,书柜里那厚厚的一沓合格证书见证了他数次直面生死的瞬间。
寒冬抢险保民生
宿舍楼两侧的墙壁上还张贴着许多照片。其中有一张是赵建春在夜幕中切割树枝的照片,下面还有文字介绍:2021年11月,二中队中队长赵建春在执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救援任务中,利用油锯切断倒伏在电线上的树枝。
据了解,2021年11月,受最强寒潮侵袭影响,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天气席卷哈尔滨。11月8日晚,哈尔滨市道里区、南岗区、道外区、松北区等多处地域出现供电系统损坏、道路交通受阻灾情,在支队统一安排部署下,9日凌晨,赵建春带领中队50名消防员,连夜赶往4处地域紧急救援,快速打响“抗击冰雪灾害保卫战”。
凌晨两点的哈尔滨,气温骤降至零下28°,即使穿着厚厚的保暖内衣,也挡不住热量快速流失。早已等待在现场的地方干部传达了此次具体任务——破除挂在电线上的树枝,确保电力畅通。
听到这,赵建春犯了难。损坏的电线有危险性,稍不注意可能会触电造成安全事故。“自己是中队长,中队的领头人,有事我必须第一个上。”想到这,赵建春一个人带上油锯,在园林部门配合下,利用高架车和油锯清理倒挂树枝。凌晨两点,在低温环境下,呵出的气息缓缓上升,在眼睫毛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珠子。赵建春全神贯注,手中紧紧握着油锯把,一点一点地切割树枝,下方五厘米位置就是电线。他深知危险,确保做到手稳、力足,不会切断电线。
这一夜,抢修工作持续了五个多小时,赵建春带领中队指战员先后转战了松北、南岗、道里3个区,排除了19处危险点。市区逐步恢复了供电。赵建春一边跺着冻僵的双脚一边笑着说:“只要老百姓温暖,我们再冷再苦也值!”
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有多强大,赵建春用12年的时间给出了回答。
杂志设有:学“习”进行时、队伍要闻、主题教育、学贯二十大、封面人物等栏目。
关键词: